應該是看到筆者 4 月底在「櫻花‧海風‧首都高─McLaren 750S Coupe/Spider 日本橫濱試駕」結尾的遺憾與許願吧?5 月中某個昏昏欲睡的下午,McLaren 總代理永三汽車行銷部的 Sunny 突然撥了一通電話給我,並且很開心地說:「為揚哥,我們要邀請你跟我們的 VIP 車主、一起來參加於大鵬灣國際賽道舉辦的 2024 McLaren Track Day,並給你超過兩節 (一節 20 分鐘) 的時間,好好地試駕 750S!」

於是,儘管心中其實並沒有抱著多大的期待,還在想著:「750S 不就是動力強一點、舒適度提升的 720S 後繼車嗎?」但是 5 月 29 日早上的 6 點 51 分,筆者還是依約搭上了 603 號班次的南下高鐵、再轉乘永三汽車準備的接駁車,風塵僕僕地來到了感覺已經有點陌生的大鵬灣國際賽道……

McLaren 總代理永三汽車日前不僅於大鵬灣國際賽道舉辦了 2024 McLaren Track Day,還特別為我們安排了 750S 與 Artura 車系的賽道試駕。

場地準備好了、選手也就位了

雖然「大鵬灣國際賽道」在尚騰汽車取得營運權後,已於 2023 年 7 月 14 日重新啟用且舉辦過不少原廠試駕活動,但說來慚愧、這次的 McLaren 賽道日,其實才是筆者第一次與「史奴比 (大鵬灣國際賽道的路線豎著看很像史奴比)」重逢而已,所以對整個賽道的走線與設計相當陌生;幸好,為了讓與會的熱血 VIP 車主與我們更快熟悉賽道,永三汽車不僅在活動開始前有先進行了賽道安全講習和解說,也替來賓安排了由老友林沅滸 (沅仔) 所領軍的專業教練團隊。

大鵬灣國際賽道不僅路線看起來像「史奴比」,還有一個著名的地標:水上飛機觀景台。

大鵬灣國際賽道坐落於屏東縣東港鎮,是臺灣第一座國際賽車場,賽道全長 3,527 公尺,擁有 700 公尺的直線和 15 個彎,雖然不像臺中麗寶國際賽車場擁有高低起伏的地勢,但是彎速卻更快,且賽道中最窄的地方只有 12 公尺,非常考驗車手與車輛的性能。

2024 McLaren Track Day 開始前,永三汽車 McLaren 品牌總經理林耿弘不但向來賓與媒體重申 McLaren 與賽車的關係,也安排了林沅滸 (沅仔) 擔任此次賽道活動的總教練。

至於這次永三汽車當天為筆者所準備的「辦公室」,則是一輛身披鮮綠色賽車服、搭載代號 M840T 之 4.0 升 V8 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,且最大馬力提升至 750 匹 (PS)、最大扭力 81.6 公斤米,由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僅需 2.8 秒、極速可達 332 公里的 750S Coupe!

永三汽車這次為筆者所準備的「辦公室」,早上兩節是一輛身披鮮綠色賽車服的 750S Coupe (圖左),下午半節則是 Artura (圖右) 的體驗。

既然路線還不熟,先偷學幾招

由於有整整兩節 (下午另有半節可以試 Artura) 的時間可以好好地與 750S Coupe 相處,且場上還有其他熱血 McLaren 車主同行,加上筆者已不熟悉大鵬灣國際賽道,所以第一節的一開始,我特別請沅仔載著我先跑 3 圈,除了偷學點師傅 (沅仔是當年 U-CAR Racing Team 參加拉力賽時的指導教練) 的走線外,也趁機詢問了他對於 750S Coupe 的看法。

750S 車內與 720S 最大的不同,便是換上與 Artura 相同的彩色數位儀表,且取消翻轉式儀表 (Folding Driver Display) 的設計。

沅仔表示,在還沒接下這次總教練的工作前,他其實也跟我一樣,認為 750S 應該只是 720S 的小改款車型,最多就是動力表現更佳、空力表現也更好而已,但是實際在賽道上分別駕駛 750S Coupe 和 750S Spider 後,他認為 750S 與 720S 在動態與煞車表現上,根本已經是兩輛不一樣的車了;不過,他並沒有說得很細,只是露著招牌的笑容告訴我:「你等等換手上場就知道了啦!」

沅仔在實際試駕 750S 後表示,750S 與 720S 在動態與煞車的表現上,根本是兩輛不一樣的車!
廣  告

超越一般小改款的進化幅度

換手上場、再次坐上 750S Coupe 的駕駛座,眼前的景象雖然不陌生 (外觀與內裝的介紹,請參考 750S 車系橫濱試駕篇),可是因為賽道路線還不熟,所以筆者也不敢造次,只有先把動力 (P) 與操控 (H) 模式都切在預設的 Comfort 模式;然而,即使只是使用 Comfort 模式,但是上次在橫濱、那輛舒適性提升已令我讚賞不已的 750S Coupe,不僅在賽道上依舊游刃有餘,而且真的就像沅仔所說,整體動態感受確實與 720S 截然不同,狠狠地用實力打腫了我的臉。

沅仔不但是非常棒的專業車手,也是出色的教練,在他的指導下,幾乎每個駕駛都能很快地掌握車況與路線!

因為雖然 McLaren 的工程師只有為 750S 車系的前輪輪距增加 6mm (與 720S 車系相比),且微調懸吊幾何、加速電子轉向系統的速度,但光是把前彈簧調軟 3%、後彈簧調硬 4%,不僅就可以讓 750S 在入彎時更容易貼著彎心,也能夠使車尾更聽話地快速脫離,而且因為車尾換上了面積較 720S 車系加大 20%、角度增加 2 吋的主動尾翼,除了在高速時可增加車尾下壓力,重踩煞車時,尾翼一但豎起 (從後視鏡就能看見)、便會給你更大的空氣煞車效應,大幅增加制動力。

由於 750S 車尾換上了面積較 720S 加大 20%、角度增加 2 吋的主動尾翼,所以重踩煞車時,尾翼一但豎起、便可給你更大的空氣煞車效應。
750S 與 Elva、Artura 一樣,將動力 (P) 與操控 (H) 模式的切換旋鈕,分別設在儀錶板兩側上緣的位置,操作起來更為就手。

此外,慢慢熟稔路線與車況後,一旦把動力 (P) 與操控 (H) 模式切換到 Sport 或 Track 模式後,解除封印的 750S Coupe,不僅馬上會給予駕駛人更快、更即時的補油時機和反應,讓筆者在大直線能夠很輕鬆地跑出超過時速 220 公里的速度 (沅仔當然更快),還可以在方向盤一回正後、迅速推著你朝向下一個彎道衝刺,車尾並會傳來陣陣渾厚飽滿的聲浪,以及彷彿在催促著你持續探索車輛極限的燃爆聲,十分過癮。

把 720S 的前彈簧調軟 3%、後彈簧調硬 4%後,竟然就可以讓 750S 在入彎時更容易貼著彎心,也能夠使車尾更聽話地快速脫離,非常神奇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雖然因為時間有限,筆者沒有特別去設定第 3 代 PCC 主動底盤控制系統與 VDC (Variable Drift Control) 甩尾控制系統,但幾次因為煞車踩的不夠重 (750S 車系已標配碳纖陶瓷煞車系統)、車身在彎道中發生橫移甩尾時,由於 750S 車系配置的是 Monocage II 單體碳纖維車體結構,可以讓駕駛人感覺置身於一個輕量且堅實的浴缸之中,所以真的只需要透過油門的收放、穩住方向盤,再掌握好車輛的姿態,就能夠讓 750S Coupe 重新回到你原本預設的最佳路線上,操控與性能表現的進化,早已完全超越一般小改款的幅度,痛快極了。

即使沒有刻意設定 VDC 甩尾控制系統,但是 750S 在彎道中發生橫移甩尾時,真的只需要透過油門的收放,再掌握好車輛的姿態,就能夠重新回到你原本預設的最佳路線上。

千里馬仍需伯樂

我承認,在還沒有上賽道前,我對 750S Coupe 的看法,真的就只是一輛動力輸出數據更大、空力表現更好,且行路舒適性亦獲得提升的 720S 而已,但結果顯然不是這樣,因為我們在賽道上其實開過幾次 720S,720S 真的很快,但反應有點過於敏銳、神經質,真的全力衝起來會讓人有點害怕,可是 750S 更快、動力更強,但它卻很穩、能給你十足的信心;因此,真的不要再覺得 750S 只是 720S 的小改款了,因為我相信只要在賽道上與它交過手,你就會知道這匹千里馬為什麼那麼令人心動了……